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居家學習的日子里,島城中小學通過不同的方式,倡導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多思考、多分享,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則顯示,17歲以下未成年人整體圖書閱讀率超過了八成,有七成的父母有陪伴孩子閱讀的習慣。學校老師建議,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應該在尊重的基礎上適當引導。
學校
感悟文字力量,師生共享書香
記者了解到,島城不少學校借著世界讀書日的時間節(jié)點,倡導學生閱讀,享受閱讀樂趣。
青島敦化路小學開展了以 “感悟文字的力量”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開啟了“精讀、鑒賞、創(chuàng)寫”閱讀三部曲。老師帶領學生閱讀整本書、經(jīng)典名篇、時事新聞、書寫抗疫故事。老師們啟動空中課堂進行網(wǎng)絡資源研發(fā),將整本書閱讀錄成微視頻,讓學生享受到優(yōu)質(zhì)的居家閱讀教學資源。各班級還巧妙利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 “經(jīng)典美文朗讀比賽”“詩詞闖關大比拼”“思維導圖講故事”“時事新聞百家講壇”“我的抗疫故事佳作展評”等交流活動,利用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提升孩子的精神世界,增強內(nèi)心抗疫的意志。
青島嘉定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則利用全科閱讀的時間,開展“五個一”的讀書活動,即制作一枚好看且實用的書簽,拍攝一張讀書的照片,寫一頁讀書筆記,推薦一本好書,錄一段朗讀美文的小視頻。
青島北仲路第一小學一直致力于書香校園的打造,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學校啟動了“愛與書香同行”之“閱微”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讀書節(ji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樂讀周”“會讀周”“善讀周”。
萊蕪一路小學的學生則來了一場在 “云上暢游”圖書館,低年級的小同學們通過畫筆推薦自己喜愛的繪本,童眼看世界;中年級的同學們開展“我是小書蟲”主題朗讀活動,讀一首詩,念一篇散文,推介一本小說,以書結友;高年級的同學們則開展了云上閱讀分享會,將自己閱讀的心得感悟進行分享。
學生
制定父女讀書計劃,交流心得體會
“通常我會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對書中不懂的地方結合注釋,多讀幾遍,并和爸媽交流心得體會。 ”四流中路第三小學五年級3班的韓佳宸平時就有閱讀的習慣,也找到了一些讀書的小訣竅。她告訴記者,自己讀到故事性比較強的書時,會主動向家長敘述故事梗概,也會盡量做到每讀完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 “我會和孩子制定一個父女讀書計劃,定一個目標,每年的讀書量在幾百萬字,計劃表張貼在墻上,每讀完一本,多少字數(shù)做一個登記,時常比較,督促進度。”韓佳宸的父親對記者說。
“我平時讀書比較雜,像《哈利·波特》、《野天鵝》等這樣的小說;《我愛科學》《探索地球奧秘》等報刊雜志;歷史類和文學類的散文我也喜歡讀。 ”六年級學生李俊男也有自己的閱讀“小竅門”,他認為讀故事類的書時可以像做閱讀題一樣,找出重點段落圍繞它去讀,邊讀邊思,加深對書的理解。 “讀科普類的書時,可以把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寫下來或者畫在書上。 ”李俊男說,很多同學說沒有時間讀書,但他認為,善于管理時間,擠時間讀書,利用零散的時間讀書才是正確的做法。
調(diào)查
未成年人年均看10本書
青少年兒童的讀書情況怎么樣呢?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fā)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顯示,2019年全國閱讀指數(shù)為70.22點,較2018年的68.67點提高了1.55點。
未成年人的圖書閱讀率、閱讀量均有所增長。2019年,我國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2.9%,較2018年的80.4%提高了2.5個百分點;人均圖書閱讀量為10.36本,較2018年的8.91本增加了1.45本。
親子共同閱讀的情況怎么樣呢?調(diào)查顯示,2019年我國0—8周歲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占70.0%,較2018年的68.7%增加了1.3個百分點。這也從側面說明,陪伴孩子閱讀,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家長們的共識。實際上,自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tǒng)一部編版教材,僅小學課外閱讀量要求就已經(jīng)達到了145萬字。隨著新高考的深入,題量越來越大,對考生的閱讀速度與閱讀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孩子閱讀能力已成為家庭和學校教育中一項重要任務。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81.1%,繼續(xù)保持增長勢頭,超半數(shù)成年國民傾向于數(shù)字化的“云閱讀”方式。
據(jù)調(diào)查,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已成為我國成年國民每天接觸媒介的主體。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100.41分鐘,比2018年的84.87分鐘增加15.54分鐘。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zhì)書報刊的閱讀時長和閱讀量均有所減少,人均紙質(zhì)圖書閱讀量為4.65本。
建議
尊重孩子閱讀興趣適當引導
“養(yǎng)成無時不讀書,無處不讀書的好習慣,人生充實且有意義,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選擇。 ”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語文老師趙鼎新表示。對于圖書的選擇,她建議選擇適合孩子身心發(fā)展和成長需要的圖書閱讀。 “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選擇主題貼近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繪本進行閱讀,最好圖文并茂,語言幽默,故事性強,讓孩子從視覺、聽覺和想象力上得到滿足。 ”趙鼎新說。
每個孩子喜歡的主題不一樣,有的孩子喜歡自然,有的孩子喜歡軍事,有的孩子喜歡冒險,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閱讀有知識含量的圖書,把孩子喜歡讀的書認為不正經(jīng),沒意思不愿意讓孩子多看。 “其實孩子愿意在閑暇之余把讀書作為消遣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適當?shù)囊龑?,相信孩子也很愿意與家長進行分享,成為心靈的密友。 ”
如果家長喜愛閱讀,經(jīng)常讀書,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受到讀書氛圍的感染,慢慢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趙鼎新說,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讀完書時有收獲,總是問問記住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對此,趙鼎新建議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做讀書的分享,否則閱讀時,孩子把精力集中在“記憶知識點”上,將無法做到完全放松、快樂的閱讀,更不利于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
鏈接
37本書入選年度“中國好書”
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在中宣部指導下,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出37種2019年度“中國好書”,旨在引領推動全民閱讀,活躍大眾讀書生活,促進文化繁榮發(fā)展。
年度榮譽圖書2種,分別是《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主題出版類圖書6種,兼具歷史深度和時代溫度,更重視大眾化、通俗化表達,分別是《新中國70年》《細節(jié)的力量:新中國的偉大實踐》《70年郵票看中國》《本色英雄張富清》《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世界意義》《懸崖村》。
人文社科類圖書10種,內(nèi)容涉及經(jīng)濟、文化、歷史、文博等領域,集中反映了這些領域的前沿發(fā)展和豐碩成果,包括《大國之基:中國鄉(xiāng)村振興諸問題》《春歸庫布其》《中國古代紀時考》《中國古建筑知識一點通》《長城繪》《莊子的世界》《我心歸處是敦煌》《人類的終極問題》《地圖簡史》《西方博物學文化》。
文學藝術類圖書11種,包括《云中記》《海邊春秋》《你好,安娜》三部長篇小說,報告文學《飛蝗物語》《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脫貧的下姜模式》,《莫礪鋒講唐詩課》《書法的故事》《人民的藝術:中國革命美術史》,還有《宛平城下》《浩蕩》《燕云臺》三部網(wǎng)絡文學作品。
少兒類圖書4種,《焰火》描繪了青春期少年的心靈成長歷程,文字優(yōu)美、情感真摯;《建座瓷窯送給你》充滿對傳統(tǒng)的深情凝望,具有開闊的創(chuàng)作視野;《花貓三丫上房了》是成人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的兒童文學精品,京味濃郁、童趣洋溢;《進階的巨人: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不僅帶孩子了解科技,而且教孩子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科普生活類圖書4種,涵蓋物理、醫(yī)學、地理、植物等領域,包括《奇妙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學漫畫》《薄世寧醫(yī)學通識講義》《這里是中國》《嘉卉: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 據(jù)新華社
■
延伸
“青云圖”恢復線上借閱
“青云圖”是“青島市市南區(qū)云圖書館”的簡稱,是市南區(qū)文化新聞出版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區(qū)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新華書店、快遞配送、通借通還服務點、自助圖書館等130余處線下資源整合起來,創(chuàng)新打造的集網(wǎng)上辦證、新書借閱、在線閱讀、網(wǎng)上聽書等功能于一體的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服務平臺。 “青云圖”具有在線新書借閱的功能,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戶,就可實現(xiàn)以往必須到圖書館才能實現(xiàn)的借閱功能。
受疫情影響,此前“青云圖”暫停線上借閱功能。隨著疫情有所緩解,4月23日,“青云圖”正式恢復線上借閱。參與線上新書借閱的讀者需持有青島各區(qū)市圖書館(通借通還)成人借閱證或少兒借閱證,讀者憑讀者證號登錄平臺,初始密碼為666666或000000;無借閱證的讀者可通過首頁【在線辦證】或到【青島市各縣區(qū)級以上圖書館】辦理。登錄后點擊“新書借閱”,可進入圖書借閱頁面;讀者在線上書庫中選擇所借圖書加入借閱車,點擊立即借閱,輸入地址等信息,圖書經(jīng)管理員加工后將由快遞公司送書上門(配送范圍僅限于市南區(qū),受理及發(fā)送時間為3-5個工作日)。
本版撰稿(除署名外)記者 王世鋒 魏笑 王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