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jīng)日報/青島財經(jīng)網(wǎng)(記者 姜姍)記者17日從青島市博物館最新獲悉,青博新春展覽季于1月18日又添一展,《千古清風——館藏明清松、竹、梅作品展》在“歲寒”時節(jié),為你的春節(jié)假期增添“三友”為伴。展期到2020年4月。
松、竹、梅曾經(jīng)裝點了古代文人的廳堂與胸襟,穿越千年,在庚子新春邀您共赴清風之約。北宋蘇軾答友人曰:“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愿藉此展以為志。據(jù)策展人介紹,中國古代哲學講求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將自然事物人格化,因此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這種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過于松、竹、梅、蘭、菊這五種不同科目的植物了。而“松、竹、梅”自有宋以來,便有了“歲寒三友”之譽。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之所以如此重要,乃出于中華民族遵循天道的人生哲學。古人主張養(yǎng)“浩然之氣”,崇尚“君子之德”,講求“清虛自守”與“傲立有節(jié)”;松、竹、梅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審美特性,人文蘊涵,以及人格取向上的獨特性,當然成為古代高士以物喻人、借物詠志的不二之選。
本次展出的館藏作品,以明清兩代為主,涵蓋山水、花鳥、人物三科,亦有青綠、工筆、水墨之別,其中夏昶、王原祁、仇英、任薰、鄭板橋、高其佩等諸多名家作品,且均為各家風格之代表。
縱觀中國傳統(tǒng)繪畫,自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出現(xiàn)松樹之意象始、南朝磚畫《竹林七賢》始、南宋趙孟堅《歲寒三友圖》始,以松、竹、梅為題材,經(jīng)歷代而不衰,更有人因之而名垂畫史。
明夏昶《墨竹石圖》
明張復《大夫松圖》
清任薰絹本設色《歲朝圖》
明陳英《歲寒不替圖》
——【特別推薦】:
清任薰絹本設色《歲朝圖》
“歲朝”指的是正月初一。古人常在這一天,以花、果、文玩供于案前,以祈愿新春吉祥,稱為“歲朝清供”。此幅《歲朝圖》以梅代春,以柿取“事事如意”,以佛手寓意“福壽綿長”,以松鼠象征靈巧。新春之際,一賞《歲朝圖》,也在新的一年許下您的好美心愿吧!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長,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畫家。人物與其兄同師陳洪綬,常用高古游絲、鐵線、行云流水、蘭葉幾種描法。任薰兼工人物、花鳥、山水、肖像、仕女,畫法博采眾長,面貌多樣,富有新意。與任熊、任頤時稱“三任”,合任預為“四任”,并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之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