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2號線西段開通,至此,傳統(tǒng)的臺東、李村、香港中路和中山路四大商圈皆進入青島城區(qū)軌道交通圈,老臺東也將在此煥發(fā)活力。日趨成熟的軌道交通網,所過之處,為沿線居民帶來了怎樣的改變,或許從新開通的長約4公里的2號線西段能可見一斑。
便利:讓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將交通強國建設全面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總體格局,標志著我國交通運輸發(fā)展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綱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F(xiàn)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qū)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fā)展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無障礙出行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A設施規(guī)模質量、技術裝備、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服務和保障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
“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務”是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亦是青島地鐵努力的方向。利津路、臺東、泰山路,2號線西段抵達之處,是廣義范圍上青島人所說的“老東鎮(zhèn)”。曾經稱得上青島“繁華深處”的老城區(qū),未來將盡享地鐵“三線換乘”帶來的便利和活力。西段通車后,未來將在泰山路站與4號線實現(xiàn)換乘,臺東站與1號線實現(xiàn)換乘,在市區(qū)內形成軌道交通網絡,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促進老城區(qū)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
10歲的修同學在寧夏路小學上學,每周四天固定到科技街附近參加訓練。如果坐公交,往返一個半小時“打不住”,特別是回程的晚高峰,差不多要接近一個小時才到家。這種情況下,只能由孩子爸媽輪著班抽空去接送,或者拜托給同學家長。2號線西段的開通,為正在訓練的修同學一家無疑提供了巨大便利,從寧夏路上車,在五四廣場轉2號線,再到泰山路下車,全程控制在25分鐘左右,家中退休的祖輩就能帶孩子完成訓練,而且在時間掌握上,比駕車出行更好掌握,出行成本也更低。2號線西段雖然只有大約4千米的距離,卻為市民特別是沿線居民帶去了更便利的出行選擇。
青島三面環(huán)海,山地、海洋形成空間阻隔,長距離出行對機動化要求高,道路交通難以在中心的膠州灣里面建設一個互通互聯(lián)的高密度道路網,因此,作為全國少有的海灣型城市,青島發(fā)展軌道交通的需求尤為緊迫?!敖ㄔO軌道上的青島”是打破城市空間結構不利格局、壓縮出行成本的最佳選擇。隨著3、2、11、13號線運營通車,青島地鐵線網客流不斷增加,運營線路2018年日均客運量約41.9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67.5萬人次,2019年5月2日客運量再創(chuàng)新高,達到84.88萬人次。在2014—2016年公共交通出行總量不斷下降的背景下,依靠地鐵4條線路的運營,青島公共交通年客運總量2017年同比增長12%,2018年同比增長7.3%;同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逐年增加,2018年達16%,軌道交通服務居民出行的作用逐步顯現(xiàn)。沿線地面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大為緩解,2017年青島市榮登十大緩堵城市榜首,同比緩解9.7%,2018年同比緩解3.7%。
青島地鐵網絡的日益強大,不僅壓縮了城區(qū)居民出行的時間成本,更緊密了東、西、北三岸的聯(lián)系。與城市傳統(tǒng)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軌道交通具有運載能力大、速度優(yōu)勢明顯、準時準點、安全性高、不占用地面空間、降低環(huán)境污染等多個優(yōu)勢,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低碳環(huán)?!苯煌ǚ绞健R虼?,發(fā)展軌道交通成為各大城市緩解交通擁堵、降低出行成本的首選方式。截止目前,青島開通了四條地鐵線路,從最早的“一線牽南北,全城若比鄰”的3號線,到新開工的6號線,都在青島人中間重新定義了通勤的距離,以及各城區(qū)之間的緊密關系。
結合2050年城市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及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編制,我市新版線網規(guī)劃以“快線搭骨干,普線織肌理”為基本理念,構建“一環(huán)四聯(lián),兩翼放射”的快線架構,形成三岸主城區(qū)內部30分鐘、三岸主城區(qū)關鍵節(jié)點之間45分鐘可達,周邊區(qū)域與主城區(qū)各關鍵節(jié)點之間1小時可達的軌道交通網絡。這些都與建設交通強國的總體目標高度契合,也必將為青島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交通服務。
活力:地鐵一響帶來黃金萬兩
2號線西段特別值得關注,很大程度上因為臺東商圈的因素。臺東對于青島人來說,向來是充滿親近感的,無論是中老年人懷戀的臺東夜市,還是年輕人貪戀的沿街小吃,臺東總是親民且充滿生活氣息的。
但近年來,臺東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卻有打折的趨勢。隨著地鐵的延伸,在地鐵沿線的香港路商圈新添了萬象城這種體量的商業(yè)綜合體,李村多元素商業(yè)扎堆,嶗山因為金鼎、金獅的入駐而異軍突起,新興的新都心更是依托地鐵助力而發(fā)展迅猛。在新老商圈中,只有臺東似乎越發(fā)缺少了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少年輕人“舍近求遠”轉戰(zhàn)其他商圈——因為有地鐵,距離似乎不再是什么問題。
然而巧合的是,回顧曾經的臺東商圈,便捷的公共交通是其聚攏人氣的因素之一,多條長公交線路從此經過,還有一些線路將終點站設置在臺東,源源不斷為臺東輸送客流。但近年來,更多商圈從地鐵獲取更加可觀的客流,特別是更追求出行效率的年輕人。
但是,地鐵終究還是來了,發(fā)展的“加速度”來了!臺東的活力將因為地鐵的到來而得到改善和提升。這并不是帶著主觀角度的臆測:中糧大悅城、恒泰廣場、當代廣場等新興商業(yè)綜合體圍繞著臺東商圈規(guī)劃、興建、運營,很大程度反映出外界對臺東商圈未來的看好。
有數(shù)據稱,每投資1億元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便可帶動GDP增加2.63億元。在青島,地鐵對于商業(yè)的帶動亦只是其對城市經濟推動的一部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青島地鐵在城市格局打造中所起到的作用,青島地鐵自身打造的軌道交通產業(yè)生態(tài)圈,都在推動城市經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一個個像臺東這樣的“人間煙火集散地”的商機煥發(fā),是青島地鐵“地鐵經濟帶”作用的一個投射,讓更多普普通通的青島市民感受到地鐵為自己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切身感受到“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的效果。
藝術:打開地下的青島文化之窗
“一線一主題、一站一特色”是青島地鐵在空間藝術性上一直秉持和遵循得原則。無論是“青島味”十足的車站裝修風格,還是“藝術范”滿滿的公共藝術空間,都將讓乘客在穿行城市的過程中,感受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梢哉f,2號線西段的空間藝術設計,秉承了青島地鐵自誕生那一刻起便鐫刻上的濃濃的文化印記。通過對車站裝飾、地面建筑、公共藝術品等文化載體的精雕細琢,呈現(xiàn)獨特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向世界展示青島這座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極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城市文化魅力,是“一線一主題、一站一特色”達成的效果。
泰山路站的藝術品《青島之窗》以浮雕的藝術語言和玻璃彩繪藝術,利用城市中不同形態(tài)的窗戶、窗內外風景、遠近大小的歸納,營造了多維度的藝術空間。由青島籍藝術家前期收集了大量青島建筑資料,經過和青島本地相關文史專家研究考證,以德華銀行、德國啤酒廠、青島火車站等百年青島典型建筑上的造型各異窗戶為靈感來源,遴選出適合藝術創(chuàng)作的舊址窗戶進行造型,通過不銹鋼精鑄浮雕的藝術語言進行展示,并標注了窗戶原址出處。同時,為多維度展示青島獨特的城市風景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家悉心選擇了青島諸多景點、老建筑等從日出到黃昏一天的美景,在窗格中進行展示,背面通過暖色的柔光效果,營造出透過窗口欣賞城市風景的美好意境,將青島從清晨到日暮、從街景微觀到城市遠眺,進一步詮釋青島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由青島地鐵提出并率先啟動的地鐵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理念,把影響地鐵車站空間的諸多要素納入統(tǒng)一設計,形成相互拱衛(wèi)、相互支持的有機空間系統(tǒng),通俗說來,設計工作是相互關聯(lián),步步為營的“一盤棋”。車站公共空間的裝修、廣告、標識、公共藝術、燈光照明、機電管線、車站設施等等諸多專業(yè)在前期設計階段進一步融合,系統(tǒng)性梳理、統(tǒng)一風格,提升功能設施,提高設計水準。確立了地鐵空間實現(xiàn)交通功能是前提,藝術亦是功能的一部分,藝術設計要以滿足功能為主,服從于功能,不能喧賓奪主?!翱臻g一體化設計”工作的開展,在不高于國內地鐵行業(yè)藝術設計平均造價為前提,有序地開展實踐、進行創(chuàng)新。從先運行的情況來看,青島地鐵的地面出入口建筑、高架站建筑設計,車站的空間設計、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及功能性設施設計,獲得市民的普遍稱贊,和國內地鐵同行的積極關注。
創(chuàng)新的理念讓青島地鐵在空間藝術設計方面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在“首屆中國最美地鐵”評選中,青島地鐵兩個車站躋身“十大最美地鐵站獎”,李村站還榮膺“最佳主題設計大獎”、“最受公眾歡迎獎”,太平角公園獲得“十大最美地鐵站獎”、“最佳藝術創(chuàng)作獎”,13號線高架站獲“最受公眾歡迎獎”;同時,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課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藝術研究”也大量引用青島地鐵案例作為素材,青島地鐵在公共藝術設計領域的階段性成果獲得了地鐵同行和相關學術機構的廣泛認可。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葛均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