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路是“老青島”最繁華的“洋行”一條街,曾號稱“青島華爾街”。一座座老建筑,靜立在街旁,講述著百年青島的滄桑歲月。青島取引所大樓舊址便是這里最大的一棟單體建筑。9月29日,青島市消保委聯(lián)合青版財經小記者團來到青島取引所大樓舊址參觀研學,欣賞老建筑的魅力。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小記者舉手采訪張老師
取引所為日文漢字,是證券與物品交易場所之意。青島取引所舊址地處館陶路22號,由日本建筑師三井幸次郎設計,始建于1920年,歷時5年建成。它建筑面積18253平方米,是當時亞洲體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主要經營花生、米、油、棉紗、棉花、面粉、日元、銀圓、股票等期貨和證券差價交易。
趙院長帶領小記者們參觀大禮堂
青島市翰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趙玉隆院長告訴小記者們:青島取引所位于當時青島金融一條街核心位置,更凸顯了它的地位之高。不論建造質量還是建設規(guī)模,青島取引所舊址均被視為同時期的代表作,在青島建筑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該建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青島最美歷史建筑之一。
認真聽講的小記者
經數(shù)年精雕細琢的修繕,這座百年老建筑被改造成集餐飲、賓館、文化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建筑,可接待大型會議、文娛演出、婚宴、會展、慶典、影視拍攝、婚紗拍照、發(fā)布會等。這里不僅是青島市翰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辦公所在地,也是舉辦各類傳統(tǒng)文化活動、非遺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陣地。
青島取引所大樓舊址中央的主樓采用希臘古典建筑科林斯式廊柱,六根帶有凹槽的花崗石柱,高大肅穆直達建筑三層,展示了建筑宏大的氣勢,而柱頭的毛茛葉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使修長的柱身又不失纖巧華麗。
小記者參觀取引所舊址博物館
當年的污水井蓋
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館陶路22號
展出的老報紙
趙院長介紹在館陶路22號取景的電影
取引所舊址博物館展出了眾多老物件,舊時的雨水井蓋、日文和英文信箱蓋、老式的窗栓……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向游客展示著歷史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
取引所證券交易大廳舊址,后期改為影劇院
取引所證券交易大廳舊址,后期改為影劇院
這里的大會堂是原青島取引所證券廳,面積達9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前方為弧形舞臺,兩側為陶立克廊柱,古典的線條,描金的古典手工工藝,典雅的環(huán)境。 原來的取引所期貸廳成為青島市第一座室內籃球館,層高15米,面積700平方米。
院線電影《卡爾·馬克思》取景點
小記者參觀解放軍某部作戰(zhàn)指揮室舊址
小記者們還參觀了面積達300平方米的“俱樂部”,陽光穿透五扇民國風落地彩窗,映射出五彩斑斕的光影,搭配四周做舊復古的墻壁和大氣典雅的吊燈,讓小記者仿佛走進了舊時的影視作品中。而院線電影《卡爾·馬克思》、周迅主演的《美人依舊》、郭濤和梅婷主演的《父母愛情》、黃渤主演的《青島往事》、黃曉明主演的《功勛》、倪萍主演的《大浴女》等影視劇都曾在這所老建筑取景。
小記者喂鴿子
小記者在天臺參觀
小記者們還到三樓平臺俯瞰了館陶路的景色,與可愛的鴿子進行互動。
通過這次參觀研學,小記者了解了青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欣賞到老建筑的魅力,收獲滿滿。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李賢潔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