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上市(俗稱“借殼上市”)曾被認為是躋身A股市場的捷徑,如今走這條捷徑的公司卻越來越少。據記者統(tǒng)計,2019年、2020年、2021年宣布借殼上市失敗(包括主動終止、被否等)與完成的案例比分別為8∶8、6∶8和6∶2,而在2015年高峰期,失敗與完成的案例比為13∶33。在已過去的2021年,完成借殼上市的A股公司僅有兩例(以相關資產過戶完成為界),分別為返利科技借殼昌九生化和上海外服借殼強生控股。在采訪中,注冊制鋪開、新退市制度實施等被歸結為借殼降溫的主要因素。(證券時報)
重組上市(俗稱“借殼上市”)曾被認為是躋身A股市場的捷徑,如今走這條捷徑的公司卻越來越少。據記者統(tǒng)計,2019年、2020年、2021年宣布借殼上市失敗(包括主動終止、被否等)與完成的案例比分別為8∶8、6∶8和6∶2,而在2015年高峰期,失敗與完成的案例比為13∶33。在已過去的2021年,完成借殼上市的A股公司僅有兩例(以相關資產過戶完成為界),分別為返利科技借殼昌九生化和上海外服借殼強生控股。在采訪中,注冊制鋪開、新退市制度實施等被歸結為借殼降溫的主要因素。(證券時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