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新冠康復者可再次被感染,疫苗沒有意義了
8月24日,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微生物學系的研究者們報告了世界上首個被確認的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這意味著人類在對抗新冠病毒的戰(zhàn)斗中徹底潰敗,各國科學家趕制的疫苗也失去意義了。
真相解讀:
8月24日,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微生物學系的研究者們報告了世界上首個被確認的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在對抗新冠病毒的戰(zhàn)斗中徹底潰敗?各國科學家趕制的疫苗還有意義嗎?
康復者再次感染是如何確認的?跟之前的“陰轉陽”有何區(qū)別?
幾個月前,在我們舉國上下跟新冠病毒鏖戰(zhàn)的時候,曾有一些核酸檢測陰性而獲準出院的康復患者在家隔離期間,出現了核酸指標重現陽性的情況。當時專家的推測是,很可能這些患者出院時體內的病毒并未被完全清除,只是被抑制在檢測水平之下;患者出院后,由于種種原因身體內的免疫力不足以抑制病毒,而出現了病毒載量反彈的情況。因此“陰轉陽”并不屬于康復后再感染。
而此次被確認再感染的患者,則是在康復出院幾個月后,在旅行結束后的隔離期間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通過比對兩次樣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得知,這名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毒株,因此這名患者“康復再感染”可以說是得到了實錘認證。
是因為病毒變異了?還是免疫力不起作用了?
經歷過這次影響全人類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幾乎人人都快要變成半個流行病專家,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病毒變異致疫苗失效”的學說。對于一些非常容易變異的病毒,例如流感病毒,疫苗確實難以提供長時間、大范圍的人群保護。但冠狀病毒屬于RNA病毒中變異較慢的一種,目前世界上也沒有發(fā)現與當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擁有不同免疫原性的新毒株。也就是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所獲得的免疫力和現在制造中的疫苗,對于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應該都是有效的。
此次康復者再次被感染,問題可能出現在其個體體內的免疫力下降等方面原因。而一個人體內儲備的特異性中和抗體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他能不能把病毒感染扼殺在病毒侵入的萌芽階段。如果中和抗體水平足夠高,那么在病毒一進入人體就會被抗體識別并滅活,人體就不會被感染,這也是疫苗所要實現的終極目標。如果感染康復者體內存留的或者疫苗引起的中和抗體水平不夠高,那么進入人體的病毒就會開始侵染細胞并復制,進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人體內針對病毒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十分復雜。除抗體之外,能夠識別病毒的、負責制造抗體的B細胞和負責細胞免疫的T細胞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T、B細胞的數量遠不及抗體分子的數量,應答需要特定的激活過程,所以通常在病毒感染一定時間,累積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顯現殺傷活性。但是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迅速增殖啟動對抗病毒的免疫反應,將感染扼殺在搖籃階段。此次報道的康復者再感染的過程很可能就屬于這一情況:患者體內存在的特異性抗體未能清除再次感染的病毒,而被檢測到病毒核酸陽性;繼儲存的抗體應答后,特異性T、B細胞應答啟動,有效的抑制和清除病毒,患者并未像初次感染一樣表現出臨床癥狀,并且隨著體內抗體水平的迅速升高,病毒滴度也在逐日下降。
如果感染都不能長時間保護我們,疫苗還有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了解病毒和疫苗的區(qū)別。誠然,疫苗是人工模擬病毒抗原的關鍵特征,用于訓練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讓人體獲得對病毒真身的抵抗力;但是疫苗和活病毒、注射疫苗和病毒感染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病毒是由很多種糖類和蛋白質等組成的復雜集合體,有一些結構或特征在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有一些卻并不重要。人體對病毒復雜組分可以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些抗體卻沒有偏向性,這就導致了有些抗體雖然能識別病毒,卻并不能阻止病毒感染人體,即“非中和抗體”,而能對識別病毒關鍵成分起到保護作用的抗體才是真正的“中和抗體”??梢韵胂螅绻庖呦到y(tǒng)分散一部分能量去制造沒有中和用的抗體,真正起中和作用的抗體就會被削弱。因此在疫苗的研發(fā)過程中,選用的標靶通常都是對病毒免疫來說最重要的組分,才能讓人體產生的抗體對病毒一擊致命。
其次,疫苗通常不會選擇單純的病毒組分,還會包含各種各樣能夠加強人體免疫反應的“佐劑”。有了佐劑的輔助,疫苗能夠引起的免疫反應就會比單純的病毒應答強很多,因此可能給人體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保護力。疫苗的注射也不會像病毒感染一樣是單次、長時間的過程,通常會在初次免疫之后的兩周左右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這就使得初次免疫中的免疫記憶被激活,從而記住這個病原的重要性,在未來提供更強、更長時間的保護。
再者,病毒能夠成功感染人體引起癥狀,也就意味著活病毒在感染過程中或抑制或繞開了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第一道防線。與狡猾的活病毒相比,疫苗所提供的標靶(抗原)就簡單而實在,使得免疫細胞能夠不受干擾地認清這個抗原的樣子,從而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從這個角度來講,比起活病毒感染,疫苗能夠更好地引起免疫反應。
感染康復者能夠告訴我們什么?
從現有研究數據來看,感染康復者體內的抗體水平逐漸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也說明新冠病毒的感染甚至是疫苗注射獲得的保護力不一定持續(xù)終生,一勞永逸。事實上,免疫力提供的保護和病毒的感染患病并不是非有即無這么簡單,擁有一定保護能力的人也可能在大量的病毒暴露下被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如果防御措施得當,也可能躲過少量病毒的攻擊。因此,無論是有沒有經歷過感染,有沒有注射過疫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簡簡單單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就能夠少給自己的免疫系統(tǒng)找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辟謠專家; 陸修遠 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員
復核專家:高揚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教授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輸入驗證碼